专家新论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新论/ 正文

胡大一的“双心”门诊——心脏与心理“二合一”

心脏康复待普及

现在,67岁的胡大一工作的重心就是心脏的“日常保养”。

“这样的心血管病治疗理念不仅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十分陌生,就是对许多心血管病专科医生来说,也不是十分了解。”胡大一说。

心脏康复就是应用多种干预措施,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其实“心脏康复”已经不是一个新理念了。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这一理念就已经替代静养休息理念,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再发病、再住院的主流理念。美国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05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指南和2007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均已将心脏康复和运动疗法推荐为开展的必需项目。

“不过,在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放完支架、做完搭桥手术出院,至多会带着一张简单的服药、饮食、运动医嘱和一大堆药回家,然后就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了。对药物的调整、对饮食的改变、对运动的评估、对吸烟的控制,以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调整等一概没有,患者就好像站在原地,等着下一次再发病、再有心血管意外,然后就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医院。如此反复,直到去世。”

“汽车买回家,大家都知道平时要定期保养,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送去大修;但是心血管病患者在医院经过确诊和治疗后回到家,却没有相应的康复治疗跟进。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人的保养还比不上对汽车的保养。” 在胡大一看来,向大众普及“心脏康复”这一理念,在我国开展“心脏康复”这项事业,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胡大一发现,我国的心血管病患者不会吃、不敢动、很害怕,性格压抑、生活乏味。这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一个普遍现象。调整患者用药,再从心理上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心血管病患者打消顾虑,恢复更好的心脏功能,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减少再发病就是心脏康复的具体工作。

胡大一的方式是,与心理医生一起在北大人民医院开展了心脏康复内容之一的“双心门诊”,也就是心脏与心理双科综合门诊,希望能先从这方面开始尝试为患者进行心脏康复。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胜利在与胡大一合作“双心门诊”过程中,就协作救治过许多这样典型的病例。

有一位女患者,12年前被医生确诊为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后,就吓得呆在家里不敢上班,以后发展到也不敢上下楼。两年后,像春晚赵本山忽悠范伟一样,这位女士已经不能自主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了。经过“双心门诊”治疗,半年后她的症状就全都消失了,还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还有一位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了介入治疗,虽然支架置入手术很成功,复查时各项指标也正常,但患者却郁郁寡欢,严重失眠。通过与患者交流,胜利发现原来他总是担心手术后自己如果活动幅度大了支架会不会掉下来?支架会不会生锈?甚至觉得心里安了个铁丝网,都能听见铁丝摩擦的声音,这让他浑身不舒服。经过胜利的心理治疗与劝导,患者的担心没了,睡得好了,每天参加锻炼,生活也正常了。

胜利对《身体地理》说:“许多研究指出,某些生理学机制,如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律失常、炎症和血小板高反应性等,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解除这些心理问题后,不少患者的心脏症状就减轻或消失了。”

不过,限于条件,目前胡大一与胜利只能分开接诊,没法“协同作战”。而且由于患者太多,虽然尽量细致诊疗,胡大一与每位患者交流的时间也最多只有15~20分钟,这在他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令胡大一稍感欣慰的是,除了在人民医院开展“双心门诊”外,他借助北京和睦家医院新建立的康复医院这一平台,综合了心脏、心理、营养、运动、康复、药学等众多领域专家,专门组建的心脏康复团队正在逐渐成型。在这个团队的支持下,他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系统性心脏康复展开探索。

“这个团队目前正在组建,今年6月份就要正式开始工作了。”胡大一对《身体地理》说。他所看重的,是北京和睦家医院良好的医疗环境。胜利将和他继续合作“双心门诊”,在这里两人可以在一个诊室里同时接诊患者;患者不是到医院挂号而是采取预约制,这样患者就不会在等待上花大量时间;每个半天门诊最多预约4位患者,这样我可以有近1小时的时间与每位患者深入交流,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没有时间压力,患者的心情也会更加放松。

他还介绍说,在北京和睦家医院组建的心脏康复团队中,将会出现高水平临床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康复护士的身影,患者将得到全方位的关怀。

“这样的诊疗方式,才能对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也让我这个当医生的感觉很幸福。”胡大一说。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