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论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新论/ 正文

吴爱勤教授:心身整合强管理,心身医学促发展


创建心身整合学科平台,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研讨交流。医疗卫生改革,医院科室管理,全社会呼唤综合医院临床心身医学科,如何进行跨学科整合,防治人类面临的慢病-心身障碍(PSD)。让医学模式的转变更接地气,在综合医院整层设计变成现实。
 
心身整合是医学发展必由之路,现代医学学科正在向着一条越分越细的道路上发展,从组织、器官研究到细胞、分子、基因,医院科室也在越分越细,专科专病。诚然,“精细分”带来了对疾病深入的理解,推动了生物医学的进步,提出精准医学,却也带来了局限性——医生往往只能关注到自己细分领域的那个生了病的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忽视了患者是一个有着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心身整体的人,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被极大地忽视了。
 
大多数专家都熟知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这个词,也经常大谈到这个词,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从事跨学科临床医疗、科研管理,这些从事跨学科的人到底有没有真正正确使用多学科专长,才是问题的所在。
 
最理想的跨学科不是把所有学科像潮州冷盘样拼在一起,像超市一样的大杂烩。真正好的学科整合恰好是看上去没有关联的学科之间的整合联络,最关键的是某一个学科存在的不能充分解决的诊断、防治和管理的临床问题,能在另一个多学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种跨学科解决重大临床、医、教、研管理问题的典范乃心身医学。总之,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有时单独存在,但多数共病发生,且互为因果。整合医学需要医生同时具备心身两方面的知识、沟通交流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防治好心身医学中的疑难杂症,减少病人逛医,降低医闹和医暴的发生率。降本提效,提高科室管理水平。近期《自然》报道了如何防治慢病问题,提高患者防病救治效率的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方法应该鼓励人们提出和解决过去没有遇到的新问题,当然也可以针对传统经典老问题,这些都属于跨学科整合医学研究的典型案例。
 
回到现实,整合医学、跨学科听上去很潮,很时尚,几乎很多医学管理部门、控制科学研究资源的基金资助机构、学术奖励部门、大学研究所、医疗机构和学术期刊等,都对跨学科敬而吹之。因为组建一个跨学科研究整合中心很容易,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投入这个中心。即使政府、资助者和管理领导者真的想鼓励更多基础科学家、临床医学家从自己学科领域,进入科学无围墙多学科中心。其实存在的可操作障碍很多,如体制、机制、票子和路子等问题,有些研讨发现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也有一些高质量跨学科工作正在研讨开展整合医学,那么这些管理成功者的经验是跨学科学习交流最关键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的学科语言表达习惯,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是阻碍跨学科整合交流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交流研讨,决策管理加以解决,否则可能会破坏跨学科整合的基础。另外跨学科整合合作不应该有阶层、权威和门户之见,在学术严谨性和科学性和管理上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平等对待来自其他学科的同事。整合合作者需要花费时间,学习了解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管理方法,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络合作。实现1+1大于2。
 
整合医学倡导心身同治,将医学各学科心身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把数据、证据还原成事实,把认识、共识提升为经验,把技术、艺术凝练成医术,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在事实、经验和医术这个层面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更加适合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整合医学是精准医学和心身医学的整合,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组建心身医学学科管理协作学组,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将推动我国心身整合学科在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管理改革的发展,创建中国心身医学学科建设管理的新模式。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