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科

当前位置/ 首页/ 3D医学与临床/心身科/ 正文

重视躯体形式障碍

来源:心身医学实践
作者:毕晓莹
 
在门诊遇到一位中年女性,是家人推着轮椅进来的。患者瘦骨嶙峋,目光无神,讲话有气无力,连抬手抬脚都有困难。看上去这位患者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看了不下十家医院,住院、输液都没有用。做过的检查结果厚厚一摞,看完这些检查结果就花了近二十分钟时间。
 
问及病史,患者从7年前开始,经常腹痛、腹泻,到处求医,经胃镜、肠镜、腹部B超、腹部CT等检查,均未发现可解释病情的结果。但症状始终存在,下午明显,春季加重。在消化科、普外科反复看病,服药,没有任何效果。患者因此“不敢吃硬、热、冷、辣、咸、油的东西”,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人越来越瘦。在一次胃镜检查后,患者出现了反复呕吐,几乎到了“吃啥吐啥”的地步,还逐渐出现了胸闷、心慌、气短,像“要死过去一样的感觉”,头晕、眼花、头胀,尿频、咽喉难受、梗阻感等症状,又进行了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冠脉CT等检查,甚至到心血管科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都没有查出问题,用了些“活血化瘀的中药”,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患者全身情况越来越差,瘦到皮包骨,全身没有一点力气,逐渐不能自己行走了。家里人以为得了恶性肿瘤,又做了一遍全身PET,没有发现肿瘤,在医院住院输液多次,始终不能解决问题。
 
这次患者慕名来到我院消化内科,被消化科医生推荐到神经科门诊。
 
此例患者有如此多的症状,涉及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多个系统,但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阳性检查结果,之前的全部治疗均无效。
      
在综合医院,潜伏着很多这样的患者:因胸闷心慌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胃肠不适但胃镜、肠镜结果正常(或者浅表性胃炎这种不能解释症状的诊断);全身长期疼痛却找不到病因;持续头昏、头重、头胀但一切神经科检查正常;尿频尿急却尿检和泌尿系检查正常。
 
这些患者往往反复就医,成为各大医院专家门诊的“常客”,病史很长,多次反复检查和治疗却得不到确诊,非常痛苦。
 
事实上,这是精神心理范畴的疾病,包括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均会引起这样的症状。
 
问题在于,该疾病属于精神科疾病,但患者却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室,而非精神专科的医务人员往往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性不足,从而增加患者不必要的就诊和住院时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躯体形式障碍
概述
 
关于躯体形式障碍,埃拉索(Erazo)等的研究显示,其患病率为1.84%,女性较男性高1.6 倍。在梅维斯(Mewes)的研究中,躯体形式障碍平均发病年龄54岁。在我院各科住院患者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50.33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120个月,平均37.28个月;到综合医院诊治次数最多为9次,平均 3.11 次;女性较男性患者就诊次数更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
 
躯体形式障碍常表现为多样、多系统的躯体症状,其往往以消化(腹胀、腹痛、恶心等)、神经(乏力、视物模糊、抽搐、失眠、头晕、头痛等)、肌肉骨骼(腰背部和关节疼痛等)及呼吸循环系统症状(胸闷、胸痛等)为主,但不会有突出的焦虑或抑郁主诉。这也是患者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而得不到正确转诊的原因。
 
其病因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关,也可能与其表达感情的语言能力有关,不擅长表达者更可能以躯体症状形式将精神的焦虑表现出来。此外,有研究显示,文化因素可能是患者以躯体主诉来报告情感困惑的主要原因。
 
精神科诊断标准
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标准: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以躯体症状为主且至少有下列1项表现:① 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② 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③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疑病症、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偏执性精神病。
 
非精神科医师的临床诊断
 
在非精神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中,如遇到有多种主诉(以不明原因的腹痛、头痛、胸闷、乏力为主)、多次就诊且多次进行各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应考虑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必要时请精神专科会诊,以防止漏诊。
 
躯体形式障碍往往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国外研究显示,其常为焦虑、抑郁的伴随症状,但患者就诊时往往不会暴露情绪问题和社会心理因素。由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对于该病的确诊非常重要。
 
在采集病史时,医护人员要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接触患者,慎重地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并指出疾病的本质,对于患者的疾病和症状,不要急于持否定态度,应耐心地反复用科学常识进行讲解,并以坚定的态度予以保证,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尊重、关心,这样患者的病史才会完全暴露出来。
 
治疗
 对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国内外都主张采用新型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及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治疗。该两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且服用方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我们曾有许多这样的患者,经过详细的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躯体形式障碍后,在门诊予SSRI或SNRI类药物口服,疗效非常明显,多数症状迎刃而解。
 
小编有话说
 
在我国综合医院门诊初次就诊患者中,1/3的患者为躯体疾病,1/3的患者为心理问题躯体化症(MUS),1/3的患者为心身疾病与慢病。由于没有相关心身整体诊疗技术设备,只有10.6%心理问题被识别,高达90%以上的心身疾病被漏诊。识别与评估这类患者,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的评估工具。


 
PEM-D是由中盛凯新开发的,基于3D整合医学理论体系的心身整体诊疗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了百余套心理测评量表和多媒体心理干预动漫,可协助临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早期识别躯体形式障碍。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