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整体护理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一、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病人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心身医学实践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配合应贯彻其始终。若能发挥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可望大大缩短疗程。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 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

我们是心身一元论者,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都是常见的。特别是心身疾病,与情绪因素、社会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从病人的心身整体来考虑,既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以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弱情绪对躯体的作用,通过阻断病人的恶性循环链,逐步建立一个心身良性循环链,达到心身整体的协调。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顺应病人的个性,稳定其情绪,减少应激,进而重新塑造病人的个性,从根本上预防疾病。

2. 心理护理的个性化

作为一类病人,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个人实践和主观能动性不同,故心理活动又千差万别。文化水平的差异对疾病及治疗态度带来一定的差异;不同气质性格的病人,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反应方式以及在病房里的表现又各不一样;另外社会角色和社会经历不同,对待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也有较大的差异。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在于把握了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后,对这种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的心理护理。

3. 重视病人家属和亲友对病人的心理作用

病人住院离开他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工作,放弃了他日常的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病房,遇见的都是陌生人,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病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既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心;也可能来自于对医院环境的不习惯或因家庭、经济、事业问题而加重的心理反应;过度的心理反应可破坏心理平衡,加重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对住院的反应,对病友的态度,对家庭亲友探访的态度以及与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等。详细观察和了解病人的情况,可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疗护理过程,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