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 3D医学与心理/积极心理/ 正文

运动让人更聪明自信

 
我们常常能从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如慢跑后神清气爽、散步后身心放松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运动心理学专家毛志雄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运动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好处远超多数人的想象,不论是随性的身体活动,还是规律的体育锻炼。

改善情绪。这是锻炼最明显、也是人们感受最深的益处。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不少长期跑步锻炼的人称自己跑步时体验过一种奇妙的快感,后来被称为“跑步者高潮”,这是一种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实现的美妙、兴奋、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如“像一片美丽的羽毛顺风自由荡”、“像一只空心的管子,任清风徐徐穿过”等。其他类型的运动同样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毛志雄介绍,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等,减少消极情绪如痛苦、忧伤等,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运动甚至被当作治疗抑郁、焦虑的辅助疗法。
 
提高智力。运动能让人思维清晰,甚至慢慢提高工作效率,这是运动带来的认知效益。研究表明,人在运动过后,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等都有明显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运动可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毛志雄说。让人乐观自信。长期运动能引起人性格、自我观念的积极改变。经常运动的人会变得更外向、乐观、热情、有活力,且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更得心应手。还有研究发现,运动员比一般人更具独立性、更客观,也更自信。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即便深知运动有益,却无法“启动”身体,或已经踏出了第一步但又坚持不下去,往往诉苦“没精力”“没时间”“没兴趣”。对此,毛志雄建议:

  1.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兴趣是导师,从最愿意接触的运动开始,慢慢练习并形成习惯。
  2.结合身边的资源和自身条件选择运动项目。以便自觉锻炼、持之以恒。例如体力不太好的人就不要轻易尝试高强度的运动,否则难以产生信心和兴趣,最后无疾而终。
  3.借助“朋友圈”。朋友、同事、亲人的态度、行为对你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主动加入到爱运动的圈子,或寻求亲人的督促,能更好地坚持运动。
  4.利用小设备来提醒自己锻炼。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自己手机、电脑、电子手环等物件上设置提示功能,让“要运动了”的信号无处不在,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动起来的可能性更大。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