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心身医学/ 正文

重磅连载——《3D医学》第二期

 (内容节选)第二章、生命医学
第一节、人的本质
人是一个独特的宇宙能量信息黑箱系统,是各个生命组成部分与构成元素总和,是具有人格特征(Personality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unity of the organism)的多细胞生命体人不是简单局部之和,人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生理现象的宏观反映,更是一个人过去历史、文化、社会关系编构的产物以及现实反映的综合体。
人是一个从出生走向死亡,以寿命(健康寿命年、亚健康寿命年、疾病寿命年)定义时间的单向时空过程;也是一个从健康走向疾病,以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定义生命空间状态的单向时空过程。
 
第二节、健康与疾病
一、WHO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新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一步阐述: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2001年再次对健康概念做出新解释,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社会适应、社会行为、社会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疾苦。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疾苦
二、疾病概念
1、疾病定义
疾病是指一个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在多种外在与内在风险因子、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的异常状态,表现为情绪、代谢、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超过了一定范围或域值即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使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或破坏、表现出可觉察的不适症状或体征,异常生理指标、异常形态学改变或异常行为,这种状态发展的结局可以是直接导致死亡(终止生命)、长期残存(不完全康复、降低社会功能与生命质量)、也可以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2、疾病发生模型
² 疾病是有原因的,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
² 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² 疾病发生遵循从未分化状态到分化特化状态发展、从可逆状态到不可逆状态发展过程;
² 疾病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认识疾病的基础;
²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
² 疾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是疾病重要特征。
 
心理、情绪、行为在疾病病因以及慢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基础或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医学本质
一、医学定义
医学是研究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的学问,暨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规律的学问,其本质是“人学”。《中国百科大辞典》(1990)对医学的定义是:“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目前,具备这些要素的世界医学体系有西医(临床生物医学)、心理学与中医学。
二、医学发展之路
1、未来医学发展三大战略转移 
² 目标上移: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
² 中心下移:从以医院为基地下移到社区、功能社区、家庭。
² 关口转移:从单纯疾病诊断治疗前移至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 
2、未来医学发展趋势 
² 进入21世纪,医学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服务向现代医学模式服务转变;
² 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
² 从生物医学向整合医学转变。医疗卫生服务内涵也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² 从单纯生物医学服务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服务;
²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医养结合);
² 从纯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心理服务;从为患者服务扩大到为广大健康人群服务(健康管理);从被动服务扩大到主动服务。
 
第四节、医学模式
一、医学模式概念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生命与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生命问题、健康问题与疾病问题的态度或方式。其核心是生命观,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
² 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² 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
² 广泛性 :影响无处不在。
² 渐进性:表现为动态地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的发展密切相关。
² 稳定性:稳定与发展并存。
 
三、医学模式发展历程
医学模式发展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四个阶段。21世纪、医学进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发展、从科学医学向整合医学发展的历史时期。
 
医学模式发展历程
 
第五节、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困惑
一、生物医学模式概念:
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
二、生物医学模式存在问题
三、生物医学模式是“治标不治本”医疗模式
 
临床生物医学是仅仅针对疾病的知识体系,即只重视疾病治疗、而轻视预防。生物医学模式治病不治人,就像园艺工修剪树枝,“治标不治本”,尽管临床生物医学技术层出不穷,尽管临床医生如此辛苦,医疗耗费又如此之多,但临床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滋生过度医疗行为,增加医疗负担。
四、生物医学模式是“守株待兔”医疗模式
 
五、生物医学研究具有其突破不了的瓶颈
六节、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整合
一、现代医学模式概念
随着科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疾病发生、发展中,除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也起着重大作用,根据这种新的医学观点,恩格尔(Engel)1978年提出“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又称恩格尔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二、整合医学概念
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 MEDICINE,HIM)是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类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是继生物医学之后,一次新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变革,根据WHO健康新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整合医学发展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去研究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最终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界面综合诊疗疾病、增进健康。整合医学发展需要实现西医、中医、心理三个不同医学体系的整合,实现医疗实践的心身整合,推进现代医学模式发展。
                                                (未完待续......)
国内首部探索生命、医学、疾病的科普性读物——《3D医学》
《3D医学》是一本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大医学体系的异同点与相互整合融合之道的书籍,深入探究了慢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进一步阐述了疾病未分化态与临床专科分化态双态叠加模型,创立了PCD诊疗路径,体现了大医至简之精髓,并为中国慢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追寻医学初心,努力破解临床生物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3D医学还症状为疾病、还器官为病人、让医生从检查回归临床、从药师回归医师、让医疗回归人文,实现心身并重、中西医并举、防治并行、医养并进、人病同治。此书适合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阅读;也是一本关于生命学的科普性读物,适合对生命深度思考、对医学深度探究的有识之士阅读;同样此书还是一本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促进、疾病个人防治的个人值得保存的读物。
 
作者:李永奇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与慢病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生物医学的一维视野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疾病诊疗需求。传统临床生物医学模式把心身整体的人体机械地分解成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中心中的作用,导致临床科室越分越细,让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医疗成了检查、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医学进入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从科学医学时代向整合医学时代发展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方向与必然路径。
3D医学以整合医学思想为引导,从探索多维生命本源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种医学体系的异同点及其相互整合之道,提出了一些生命医学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提出了亚健康学、慢病学新概念,深入探索了慢病发生发展共同规律,并通过CTM-PEM诊疗技术,创立了3D医学疾病PCD诊疗策略与临床路径;提出了疾病未分化状态与临床专科分化状态的疾病双态叠加模型,探索了疾病未分化状态的诊疗策略、原则与方法,体现大道至简、大医至简之精髓。
3D医学从探索生命健康与疾病本质出发,努力寻找破解临床生物医学模式现存问题之法,充分体现人类人文医学内涵,让医学充满温暖与阳光,具有较为实用的临床价值。3D医学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类健康的一种新思维、新医学观、对推进整合医学临床实践、实现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促进医学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实践有重要意义;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是全力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全方位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